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作為國家級感染方面的專家,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延邊醫(yī)院)感染管理處首席顧問牛延軍教授始終逆行果敢,指導全州基層醫(yī)院感控工作,更是曾“單刀赴會”前往武漢和通化抗疫前沿。近日,牛延軍又急赴琿春連續(xù)鏖戰(zhàn)十數日。她表示,應對本輪疫情,全州上下做到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為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墻”贏得了更多寶貴時間。
2022年3月3日,前往琿春方向的高鐵已經停運,牛延軍從出差途中折返,搭乘最早一班醫(yī)務專車抵達琿春。一下車,她便急匆匆地查看琿春各個醫(y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薄弱點,走民營醫(yī)院、訪養(yǎng)老院、看婦產圍產機構、查專科院所,尋找病毒可能鉆的空子,馬不停蹄、分秒必爭,及時形成專門報告呈送省州衛(wèi)健委,批示急急下達,相關部門迅速查改,一次次完成“廣撒網、全捕獲”的過程。
這期間,牛延軍曾連續(xù)25個小時沒有合眼,這對年過六旬、身體瘦弱的她來說無疑是一次透支,而這種“情非得已”的透支幾乎充斥了她的整個工作狀態(tài)。
“一定要保護好醫(yī)護人員,堅決做到非戰(zhàn)斗不減員……”牛延軍對年輕醫(yī)護人員的要求非常嚴格,所有涉及到自身防護“鐵的紀律”要堅決執(zhí)行、完美完成。封閉、隔離的工作空間,對身經百戰(zhàn)的牛延軍來說不算什么,但眾多二、三十歲的年輕醫(yī)護人員毫無準備,從她們與家人視頻通話時無意間流露的脆弱和偶爾表現出的消沉情緒里,牛延軍都一一感知。她利用吃飯、布置任務的空檔和大家交心,談武漢的經歷,講述別人的優(yōu)秀經驗。慢慢地,這些“孩子”迅速成長起來,能在忙碌后扭身跳舞,能夠輕松地和病人開開玩笑,牛延君笑著夸贊“人人都成了感控專家”。
“稍等,我這邊很快結束,馬上過去……”一個身穿藍色馬甲的男醫(yī)生來找牛延軍,伸出右臂做出一個“請”的姿勢。此時已是3月16日21時16分。
時間對得上,畫面驚人相似。2020年3月16日,作為全國第一批馳援武漢的十名院感專家之一的牛延軍在武漢“暫?!睍r度過了自己57周歲的生日,當時有人給她做了一盤酸菜粉;2021年這個時候,從通化抗疫前沿回來,隔離休整后,牛延軍受邀再赴武漢,與昔日的‘戰(zhàn)友們’在珞珈山共敘風雨同舟情;2022年這個日子,她仍在抗疫一線……
“生日不過是一個生命的開端,但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更有意義、為更多人造福的事情上來,這個生命才真的有價值?!被赝陙淼膽?zhàn)疫經歷,牛延軍不無感慨。她坦言,接受黨的培養(yǎng)教育這么多年,能夠在抗擊疫情中發(fā)揮自己平生所長,即便肩上的責任和擔子再重,一旦有黨和人民的召喚,她都會義不容辭、沖鋒在前。
面對本輪疫情的嚴峻考驗,牛延軍表示,全州上下齊心協力,在借鑒各地經驗的同時,迅速反應、有效布控,體現了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疫情發(fā)生后,琿春市迅速鎖定目標患者,摸清傳播鏈,省里調派了專業(yè)的核酸檢測車,各縣市很多醫(yī)護人員馳援琿春核酸檢測現場;延吉市針對重點人群開展大規(guī)模的篩查和排查;全州發(fā)生疫情的縣市也都做好了精細化感染管理,實施多輪全員核酸摸排,篩出潛在的感染者。同時,各地都對高風險人員做到應隔盡隔、應管盡管。這些舉措,都為科學有效地應對疫情、加快社會面清零、有效控制疫情傳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延邊這次“倒春寒”必將很快過去。
牛延軍最后表示,抗擊疫情到了最吃勁兒的階段,按照國家衛(wèi)健委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對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主要采取集中隔離管理。接下來,她和眾多醫(yī)護人員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從專業(yè)的角度,她還是呼吁廣大群眾打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的“持久戰(zhàn)”,要像醫(yī)務人員一樣時刻繃緊全民防疫這根弦,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科學戴口罩、不扎堆,尤其在密閉場所,主動做好自我防護,積極努力對防疫作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何平)